查看: 542|回复: 1

聆听多版本《小河淌水》清悠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23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楼主| 发表于 2014-9-23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河淌水》赏析
  
     被西方人称为“东方小夜曲”的《小河淌水》是上个世纪40年代诞生于云南的一首经典音乐作品,是云南民歌中最著名的一首情歌,曾是唯一被美国音乐学院编入音乐教材的中国民歌。著名学者余秋雨曾盛誉它和《茉莉花》是我国最优秀的两首民歌。这首优美的情歌一直是许多歌唱家所钟爱的演唱曲目。
    《小河淌水》,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悠扬婉转,抒发了美好的人情人性,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它产生于云南弥渡。弥渡,曾名迷渡。相传这里原是一片浩瀚的水乡泽国,行者易迷津,故名“迷渡”。为讳水患,清代改称弥渡。它犹如一块翡翠镶嵌于滇西高原。
     作曲家朱践耳曾将它改编为钢琴曲《流水》;作曲家孟贵彬、时乐蒙将它改编为混声合唱曲;二胡演奏家朱昌耀将它改编为二胡与乐队《小河淌水》;还有更多的音乐家将它改编为其它不同的曲目。《小河淌水》一曲,唱响海内外,声名远播,成为中国音乐的精品。
    “哎”一声遥远的呼唤般的声音,仿佛从天边飘来,把人带到了美妙的意境中去。“哥啊哥啊!”的呼唤是全曲高潮的地方,回肠荡气的呼唤,柔情万千的呼唤,情真意切的呼唤,情绪一定要饱满、真挚。
    小河淌水的两段歌词中都有“郎哎!郎!……”。第一段男声中的“郎”是男方的自称,联接下面的歌词成为“郎哎!郎!就像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自喻为“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所以歌词中的“就像”不可少。而第二段的“郎”则是妹对郎的深情呼唤。这背后不仅有爱情的喻意,还有恋人为共同理想奋斗的青春激情。经改编后的广为传唱的版本,基本上都是女生独唱版或者器乐版,集中表现的是原作品中深情的一面。
   “月亮出来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哥像月亮天上走,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小河淌水》在花灯剧中有了故事情节:纯真善良的姑娘阿露骑马走在山寨上,突然马惊了,幸好,她被赶马人天风救下了。在月光下的小河边,两人相爱了,如痴如醉。然而,马帮的生活就是永不停歇的奔波,无奈中,天风走了,留下了阿露痴痴地等候。在年复一年的等待中,阿露长长的秀发竟然变成了一条绵延的银河,流淌的是不尽的思念和悠长的爱之歌。
    作品以其从容舒展的节奏,清新自由的旋律以及质朴自然、富于想像的歌词,完美地再现了云南的乡土特色。使人仿佛隐约可以看到:在皎洁的月光下,静静的小河边,一位凝眸远视的姑娘,放开了婉转的歌喉,唱出了对阿哥的深深的思念。全曲由五个乐句构成一个复合乐段。开始,由主长音高音“6”作为引腔,由远渐近烘托出空旷、静谥的特定背景。 接着姑娘借景抒怀,看到亮汪汪的月亮热情地抒发情感,并期待着回答。由明月想起心上人,在第二乐句中,姑娘用纯真、深切且略带几分忧郁之情的旋律,直诉衷肠。第三至第五乐句采用变化重复手法推着歌曲向前发展,特别是那富于动力的第三乐句中四度跳进,像是姑娘的心田激起的浪花。然后是姑娘对情人的三次呼唤,一次比一次强烈,这纵情的歌声振荡山谷,震撼着人心,仿佛整个空间都被姑娘那炽热的感情熔化了。此后,歌曲归于平淡,恬静,河水依旧涓涓流淌着,歌曲再次回到安宁的夜景中。最后的吟唱更是使听者产生一种隽永之感,回味无穷。
    由于这首歌音区较高,音乐较宽,所以全曲自始至终应以气息支持着声音的高低向和轻重缓急。在强调头腔共鸣的同时,还应加强整体共鸣的运用。为了表现少女的纯情,声音要甜美柔和,明亮圆润,吐字要亲切清晰。要以内在的丰富感情,刻画出悠然缥缈、情谊无尽的意境。
    好歌永远没有尾声,经过记忆,反而回味得更悠长,这都在乎我们的心。《小河淌水》又带我们去各地各川游历了一番,见识了大漠的浩渺、竹楼的幽深、康定的多情……如果声音是有图案的,里面的风景便可以是瑰丽的、异色的、原始的、漫游的……这全凭你的心去怎样感受,随人随心随性而去。
    小河淌水,流入心灵的清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音画网

GMT+8, 2025-8-21 18:56 , Processed in 0.03079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