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心灵密码

故事集锦(小故事大道理)欢迎接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22 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古希腊,处死囚徒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砍头,一种是用绳绞死。
  一次,好恶作剧的国王派刽子手向囚徒们宣布:“
:“国王陛下有令——让你们任意挑选一种死法。你们可以任意说一句话——如果说的是真话,就绞死;如果说的是假话,就杀头。”
  这样的法令真是太奇怪了。但囚徒们的命运操纵在国王的手里,反正都是一死,也就顾不得多想,就很随意地说一句话。结果,囚徒们不是因为说了真话而被绞死,就是因为说了假话而被砍头。
  国王看到杀囚徒像玩游戏一样有趣,觉得十分开心。
  在囚徒中,有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当轮到他来选择处死方法时,他巧妙地对国王说:“你们要砍我的头!”
  国王一听,顿时感到好为难。如果真的砍他的头,那么他说的就是真话,而说真话是要被绞死的;但如果要绞死他,那他说的“要砍我的头”便成了假话,而假话又是应该被砍头的,但他说的又不是假话。他的话既不是真话,又不是假话,也就既不能绞死,又不能砍头。
  国王无奈,只好挥挥手说:“放这个聪明人一条生路吧!”
  于是,国王那条奇怪的法令,只好马上宣告废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2 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儿时,小男孩家很穷,吃饭时,饭常常不够吃,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孩子吃。母亲说,孩
子们,快吃吧,我不饿!――母亲撒的第一个谎。
  男孩长身体的时候,勤劳的母亲常用周日休息时间去县郊农村河沟里捞些鱼来给孩子们补钙。鱼很好吃,鱼汤也很鲜。孩子们吃鱼的时候,母亲就在一旁啃鱼骨头,用舌头舔鱼骨头上的肉渍。男孩心疼,就把自己碗里的鱼夹到母亲碗里,请母亲吃鱼。母亲不吃,母亲又用筷子把鱼夹回男孩的碗里。母亲说,孩子,快吃吧,我不爱吃鱼!――母亲撒的第二个谎。
  上初中了,为了缴够男孩和哥姐的学费,当缝纫工的母亲就去居委会领些火柴盒拿回家来,晚上糊了挣点分分钱补点家用。有个冬天,男孩半夜醒来,看到母亲还躬着身子在油灯下糊火柴盒。男孩说,母亲,睡了吧,明早您还要上班呢。母亲笑笑,说,孩子,快睡吧,我不困!――母亲撒的第三个谎。
  高考那年,母亲请了假天天站在考点门口为参加高考的男孩助阵。时逢盛夏,烈日当头,固执的母亲在烈日下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考试结束的铃声响了,母亲迎上去递过一杯用罐头瓶泡好的浓茶叮嘱孩子喝了,茶亦浓,情更浓。望着母亲干裂的嘴唇和满头的汗珠,男孩将手中的罐头瓶反递过去请母亲喝。母亲说,孩子,快喝吧,我不渴!――母亲撒的第四个谎。
  父亲病逝之后,母亲又当爹又当娘,靠着自己在缝纫社里那点微薄收入含辛茹苦拉扯着几个孩子,供他们念书,日子过得苦不堪言。胡同路口电线杆下修表的李叔叔知道后,大事小事就找岔过来打个帮手,搬搬煤,挑挑水,送些钱粮来帮补男孩的家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左邻右舍对此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都劝母亲再嫁,何必苦了自己。然而母亲多年来却守身如玉,始终不嫁,别人再劝,母亲也断然不听,母亲说,我不爱!――母亲撒的第五个谎。
  男孩和她的哥姐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下了岗的母亲就在附近农贸市场摆了个小摊维持生活。身在外地工作的孩子们知道后就常常寄钱回来补贴母亲,母亲坚决不要,并将钱退了回去。母亲说,我有钱!――母亲撒的第六个谎。
  男孩留校任教两年,后又考取了美国一所名牌大学的博士生,毕业后留在美国一家科研机构工作,待遇相当丰厚,条件好了,身在异国的男孩想把母亲接来享享清福却被老人回绝了。母亲说,我不习惯!――母亲撒的第七个谎。
  晚年,母亲患了胃癌,住进了医院,远在大西洋彼岸的男孩乘飞机赶回来时,术后的母亲已是奄奄一息了。母亲老了,望着被病魔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母亲,男孩悲痛欲绝,潸然泪下。母亲却说,孩子,别哭,我不疼。――母亲撒的第八个谎。
  说完,在“谎言”里度过了一生的母亲终于闭上了眼睛。
  其实,在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中,真实的谎言往往可以把人们抛入痛苦的深渊,而有的时候,善意的谎言却能催生出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
  然而,依我看来:真也好,假也好;爱也好,恨也好;生也好,死也好,不管为父为母,有的谎还非撒不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2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天,美国前陆军部长斯坦顿来到林肯那里,气呼呼地说一位少将用侮辱的话指责他偏袒一些人。林肯建议斯坦顿,写一封内容尖刻的信
的信回敬那家伙。
  
  “可以狠狠地骂他一顿。”林肯说。斯坦顿立刻写了一封措辞强烈的信,然后拿给总统看。
  
  “对了,对了。”林肯高声叫好,“要的就是这个!好好训他一顿,真写绝了,斯坦顿。”
  
  但是当斯坦顿把信叠好装进信封里时,林肯却叫住他,问道:“你干什么?”
  
  “寄出去呀。”斯坦顿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不要胡闹。”林肯大声说:“这封信不能发,快把它扔到炉子里去。凡是生气时写的信,我都         是这么处理的。这封信写得好,写的时候你已经解了气,现在感觉好多了吧,那么就请你把它烧掉,再写第二封信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2 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位朋友在一家外企做会计。公司的贸易业务很忙,节奏也很紧张,往往是上午对方的货刚发出来,中午
帐单就传真过来了。随后就是快寄过来的发票、运单等。朋友的桌子上总是堆满了各种讨债单。
  讨债单太多了,都是千遍一律地要钱,朋友常常不知该先付谁的好。经理也一样,总是大概看一眼就扔在桌上,说:“你看着办吧。”但有一次地他马上说:“付给他。”仅有的一次。
  那是一张从马来西亚传真过来的帐单。除了列明货物标的价格、金额外,帐单大面积的空白处写着一个大大的“SOS”,旁边还画了一个头像。头像正在滴着眼泪,简单的线条,很是生动。这张不同寻常的帐单一下子引起朋友的注意,引起了经理的重视,他看了看便说:“人家都流泪了,以最快的方式付给他。”
  经理和这位朋友都明白,这个讨债人未必在真的流泪,但他却一下子以最快的速度讨回大额货款。因为他多用了一点心思,把简单的“给我钱”换成了一个富含人情味的小幽默、花絮。仅此一点,就从千遍一律中脱颖而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2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时候,有个皇帝,他的儿子天折了,皇帝非常悲伤,便对身旁的一位大臣问道:
“世间何事最苦?”

个大臣如实答道:“世间丧子最苦。”
皇帝一听十分恼怒,拍案怒斥,大臣深感性命难保。皇帝接着又问:
“世上何事最难?”
大臣心想:此番答得不行,免不了有杀身之祸。他灵机一动,说道:“世上说话最难。”
皇帝听了,便饶恕了他。
启示
世上说话最难,在专制的封建时代确有道理。但在政治日益民主,社会昌明的今天,人们首先要学会说话,充分发挥个人的才华,激发潜能,才是今天时代的要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2 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位哲学家带着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
了,个个满腹经纶。
  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土,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旷野里长满杂草。”
  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直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
  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一种办法。”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了,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法去除一片杂草。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若干年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无纷扰,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试想那些学生们的人生如果缺了这最后一课,即使学富五车又有多少意义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2 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对兄弟,他们的家住在80层楼上。有一天他们外出旅行回家,发现大楼停电了!虽然他们背着大包的行李,但看来没有
什么别的选择,于是哥哥对弟弟说,我们就爬楼梯上去!于是,他们背着两大包行李开始爬楼梯。爬到20楼的时候他们开始累了,哥哥说“包包太重了,不如这样吧,我们把包包放在这里,等来电后坐电梯来拿。”于是,他们把行李放在了20楼,轻松多了,继续向上爬。
  他们有说有笑地往上爬,但是好景不长,到了40楼,两人实在累了。
  想到还只爬了一半,两人开始互相埋怨,指责对方不注意大楼的停电公告,才会落得如此下场。他们边吵边爬,就这样一路爬到了60楼。到了60楼,他们累得连吵架的力气也没有了。弟弟对哥哥说,“我们不要吵了,爬完它吧。”于是他们默默地继续爬楼,终于80楼到了!兴奋地来到家门口兄弟俩才发现他们的钥匙留在了20楼的包包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2 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印、了元禅师与苏东坡,一起在郊外散步时,途中看到一座马头观音的石像,佛印立即合掌礼拜观音。
  苏
东坡看到这种情形不解地问:“观音本来是我们要礼拜的对象,为何他的手上与我们同样挂着念珠而合掌念佛,观音到底在念谁呢?”
  佛印禅师:“这要问你自己。”
  苏东坡:“我怎知观音手持念珠念谁?”
  佛印:“求人不如求己。”
  学佛,其实就是学自己,完成自己。禅者有绝对的自尊,大都有放眼天下,舍我其谁的气概,所谓“自修自悟”、“自食其力”,那就是禅者的榜样。
  吾人不知道自己拥有无尽的宝藏,不求诸己,但求诸人,希求别人的关爱,别人的提携,稍有不能满足所求,即灰心失望。一个没有力量的人,怎能担负责任?一个经常流泪的人,怎么把欢喜给人?儒家说:“不患无位,患所以不立。”只要自己条件具备,不求而有。观音菩萨手拿念珠,称念自己名号,不就是说明这个意思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4 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荷碧哪里来的这许多故事?作个故事大王吧

小小的故事隐含着至上的真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5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会讲故事,喜欢听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音画网

GMT+8, 2025-7-6 22:49 , Processed in 0.032064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